一句承諾,他照顧瑞士老人14年。留學8年,學成歸國,他又遠渡重洋,把老人接到中國安享晚年。漢斯走了,這位瑞士籍老人把生命定格在了80歲。漢斯沒走,他的骨灰將永遠留在中國。這位在英國工作生活了40多年的老人,因與中國鄭州留學生宋揚的偶遇而結下不解之緣。倆人在英國相依為命8年後,宋揚學成歸國,並將漢斯帶回中國,精心奉養6年,履行這份跨越近萬公里的“養老送終”承諾。(12月16日大河網)
  這則引人感動的中國小伙贍養外國老人事件,肇始於中國小伙在英國留學之際受到的來自於漢斯老人的“你幫助我,我幫助你”的友誼,但相互間一幫就是二十餘年,甚至在中國小伙子回國之後竟然接外國老人到中國養老,給其籌錢做手術併為其養老送終,這樣的“你幫助我,我幫助你”,已經超越了人與人間的簡單友誼,更多的體現出一份厚重的來自人性的感恩、質朴,以及來自於內心和靈魂的良與善的因子。這個世界還是好人多,無論再多的風雨,無論再多的社會負面新聞,通過中國小伙贍養外國老人事件上,我們已經更多的讀懂了人活在世上的價值,讀懂瞭如何更多的學會愛生活、愛他人和愛社會。
  中國小伙以一份彌足珍貴的友誼去贍養一位曾幫助過他的外國老人,是一面勸人向善和鼓舞社會正能量的引子,不僅有助於激勵更多的人們飽含關愛和幫扶他人之心,也會更多的催人反思一個國家和一個社會如何去關愛老年人群。瑞士人漢斯定居在英國,雖然並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之人,但在英國這樣的國度養老問題會自然而然解決,英國是一個高福利國家,重大手術完全免費正是養老方面物質條件充裕的見證。漢斯為何要選擇在中國養老,而中國小伙宋揚為何也要接漢斯老人到中國養老?除了歷久彌深的友誼這一“紅線”之外,老人能得到更多的精神方面滿足是更重要原因,宋揚充當的是老人兒子的角色,宋楊的家人充當的是老人親屬的角色,一家其樂融融,能給孤獨無依的老人帶來心情上的愉悅和精神上的滿足感。所以,這段跨國贍養友誼其實提醒國內相關部門、每一個家庭,在贍養和幫扶老人上,我們不應該僅僅滿足於物質上的滿足,更應該註重老年人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。
  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的發展,未來真正從物質和經濟基礎上滿足億萬老人養老當不成問題,我國有著日益完善的養老機制,也為未來老年人養老難題解決提供了機制保障,然而,物質方面的進步並不必然帶來老年人精神需求方面的解決。一些老年人枯坐家中無人理,老年人長期處於社會交際邊緣,一些失能、孤寡老人甚至長期“與世隔絕”。近年來,屢屢發生一些老年人家中死亡多日卻無人知悉的事件,如今年7月份媒體報道,上海一小區內,有人發現一隻流浪狗趴在一住戶防盜鐵門旁哀嚎不已,而養狗老翁已數日沒有露面。當子女接到居委會電話趕來打開房門時,發現老人躺在浴缸里,人已去世;2010年1月,中山市華豐花園小區的物業公司強行打開了八區一棟602房的房門,當公司員工破門而入,卻吃驚地發現廁所內有一堆白骨,是一位老人去世長達7年後留下的一堆白骨......這樣的人間悲劇還有諸多。日前媒體披露的,湖南一農村老人多人連續自殺,目的竟然是不想拖累子女和他人,感覺“活著沒意思”。
  人間悲劇觸目驚心,對時下國內老年人養老現狀也是一種觸痛。我國《老齡事業發展報告(2013)》藍皮書指出,截至2012年底,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達到1.94億,比上年增加891萬,占總人口的14.3%,且在今後二三十年內我國將迎來“銀髮浪潮”,老人贍養問題將加劇和突出。這一現實其實提醒我們,不僅在養老制度體系方面儘快有一個長足的進步和完善,在養老、愛老和尊老社會氛圍上更應該達到共識。政府對於未來老年人的幫扶如何?每一個家庭能否更加關愛老年人?如何讓老年人真正實現“老有所養”、“老有所樂”?國內老年人是不是都有著像外國老人漢斯那樣的幸運?等等,都值得人們思考。養老問題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,需要政府和家庭、個人給予更多的關註和幫扶,讓老年人不再孤獨而是充分享受社會成果和人間溫情,是社會的道德和責任,也是中國小伙贍養孤獨無依的外國老人的最大價值和現實啟迪。(畢曉哲)  (原標題:贍養瑞士老人的“跨國友誼”給人啟迪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nwbnuaibtayq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