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家長質疑小學語文課文有語病”引起強烈反響課文有沒室內設計有語病看讀者專家怎麼說來源:新文化報 - 新文化網
  A06版
    引發爭議的句子:家家戶戶像貼在膠原蛋白半山腰上,一層房子一層樓。那兒,牛羊在山上放牧,清泉在檐下流淌。
    吉林大學文學景觀設計院院長張福貴:牛羊不能自己去放牧。
    德惠市經濟貿易學校教語文的李老師:“牛羊在山上放牧”在詩句中屬於賓語前馬爾地夫置,意思是在山上放牧牛羊,這句話沒問題。
    語文教員劉先生:“貼”應該為“掛”,一層房子一層樓應為“一當鋪棟樓”。
    長春市一零八學校教師楊楊:“貼”字用得妙,一層房子一層樓,就是依山而建的感覺,應了成語“鱗次櫛比”,如果有人看不懂,應該是南北方建築差異問題。
  新聞回放:
    讀者薑先生10日向本報反映,小學三年級語文(上)教材中的課文《小小的山村》有語病。多位作家、眾多網友就此參與討論。
    一文激起千層浪。80歲的張秉常,一位老作家,曾出版《中學生修改病句指南》,他一大早來電話說,這些句子沒錯。可他的夫人,當了一輩子語文教師的王英珍拿過電話說:“‘牛羊在山上放牧’就是錯的。”
    這些句子到底是對是錯?昨日,記者採訪了多位語文老師、大學教授、作家。
  辯論一:這麼寫行不行?
    支持
    長春市一零八學校教師楊楊:這兩句沒有嚴格語病。“貼”字用得妙,一層房子一層樓,就是依山而建的感覺,應了成語“鱗次櫛比”,如果有人看不懂,應該是南北方建築差異問題。
    中國作協會員何香久:“一層房子一層樓”是山區民居的特色。
    德惠市經濟貿易學校教語文的李老師:“牛羊在山上放牧”在詩句中屬於賓語前置,意思是在山上放牧牛羊,這句話沒問題。
    劉老師:這是幅山水畫的形式,房子依山而建,遠遠望去就成了樓,是一種意境。“牛羊在山上放牧”也沒有錯誤,是一種意境,寫得很美。
    張秉常:錯是不錯的,句子複雜,這是省略句,省略了主語,還是被動句,放牧的對象是牛羊,還是賓語前置句。
    教育工作者範中華:我念研究生時學的是語法專業,從語言分析角度沒錯誤。“一層房子一層樓”是比喻,房子依山而建,像一層樓一樣。牛羊在山上放牧,省略了“被”字,在文學表述中沒錯誤,文學語言方面不能這麼挑剔。舉個例子,你能明白曬衣服和曬太陽的意思吧。
    範中華還介紹,她的母親八十歲了,她說她明白什麼意思,房子蓋在山坡上,節節高,像樓層一樣。
    反對
    吉林大學文學院院長張福貴:家家戶戶不能貼在半山腰,而是家家戶戶的房子像貼在半山腰上。牛羊不能自己去放牧。
    語文教員劉先生:“貼”應該為“掛”,一層房子一層樓應為“一棟樓”。
    魏女士:應該是“在山上放牧著牛羊,清泉像在檐下流淌”。
    東北師範大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授:“牛羊在山上放牧”主謂搭配不當。“那兒”沒意義,無論表示山村還是表示牛羊所處的地方都沒有意義。
    語文教員劉先生:“牛羊在山上放牧”應為“在山上吃草”。中學語文老師王英珍:“牛羊在山上放牧”,主謂語搭配不當,牛羊只能是被人放牧。
    張先生:這篇文章前面說得比較好,突然來出這一段讓孩子不知所措,應該改成:“家家戶戶像貼在半山腰上,一座座房屋遠看就像一層層樓房,那兒,牛羊在山上吃草,清泉在檐下流淌”
  侯先生:這根本不是語序調整的問題,是語法有毛病。人家徐志摩的《再別康橋》里的“輕輕的我走了”才是語序調整呢,人家那才叫有意境呢。
  辯論二:中考作文中能這麼寫嗎?
    單寫這兩句,沒有鋪墊,不行如果中考作文中寫上這些話會不會扣分?參加了今年長春市中考命題工作的長春市一零八學校教師楊楊表示,如果是整段引用,不算錯誤,如果學生單寫這兩句,沒有前面的背景鋪墊,或者用類似的語句來行文,是不行的。“所有的字句都要有當時的情景所在,不能生搬硬套。”楊楊說。
    運用恰當,前後銜接,能看懂就沒問題一位長春市實驗中學老師說,只要語句大體通順,不會因為語病問題給作文扣分或降檔,“閱卷時間有限。”她說。
    吉林省實驗中學教師楊春霞認為:“中考作文扣不扣分是看整體性,批捲中因語法問題而扣分幾乎沒有。只要運用恰當,前後銜接,老師能看懂就沒問題。”
  辯論三:文章適合小學三年級學生嗎?
  寫得沒問題,放在小學三年級教材中就欠妥
    “今天早上看了這篇報道,有點兒意思。”我省作家金仁順說,如果單純從文學創作來講,這麼寫沒什麼問題。“因為寫作具有一定的自由性,作者就這麼寫了,你可以接受,甚至可以不接受,沒關係。”她說。不過,這篇文章放在小學三年級教材中就欠妥了。“教材具有社會公用性,應該更嚴謹一些,文章也應該選擇更優美一些的,可選擇的文章太多了,比這個更好的有很多。”
    高中語文教師楊先生:沒有語病,這是小學三年級課文,頂多算課本安排不當,把它放在高年級更好。小學是認知能力形成的過程,對於一些課文,不要太咬文嚼字,包括高中課文,學生不理解的,老師告訴學生作者這樣寫的意圖和表達的感情就行了。
    範中華:作為教材,不能用這種讓人覺得有病句的文章。
    田先生:小學的教材連大人都看不懂,怎麼教孩子?
    中學語文老師王英珍:“牛羊在山上放牧”主謂語搭配不當,三年級小學生不懂主語、謂語,沒講語法,選文章你得看對象。
    要給孩子無限的想象空間何香久,中國作協會員,他有點兒憤慨地說:“我最不喜歡拿語法說事兒,文學作品要符合情感的要求,又不是公文。語法應該是文章的規範,但不是情緒的規範,不是文學的規範。中國的文學就是被這些喜歡咬文嚼字的人打斷了脊梁。”
    這樣的文章對三年級小學生是否合適?“不要把教育搞得太死板,這篇文章寫得很好,作者告訴孩子們觀察事物的另外一種角度,尤其是‘一層房子一層樓’,那就是山區民居的特色。有智慧的老師都可以講清楚。”他說。他強調,文學是美育的教育,是一種審美體驗,不要老是挑剔字詞,“三年級的孩子就應該給他們無限的想象空間。”何香久說。
  ■延伸
  他最怕的是,兒子認為教材上的就是正確的
    這場討論的最原始的發起者是讀者薑先生,他最怕的就是兒子不懂還不去問,就按照老師和家長說的來,他最怕的是,兒子認為教材上的就是正確的。
    “我很佩服這位家長,勇敢地說出疑問。現在的學生很少會對什麼東西提出異議,這和我們的教育制度有直接關係,我們的應試教育唯老師、唯答案、唯標準,考試中,就連主觀題也客觀化了。”長春市實驗中學的慄老師無奈地說。
    怎麼能培養孩子的質疑和創新精神呢?何香久建議,在學習中,老師不要把什麼都包辦了,不要總是直接告訴孩子答案,給孩子自己想象和探索的空間,“現在要是不想,以後就更不會想了。”他說。他還舉了中國和美國孩子在教育方面的差距,“中國人把大把大把的知識直接捧到孩子面前,美國的孩子們學一個知識點會用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,用大量時間自己去找材料、找答案。這是不是要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的呢?”他說。
    還有人從其他方面進行了探討:
    讀者田先生打來電話說,現在全國都在統一中國文字,小學生更應該從小規範。而且這不光是文字的事情,而是做事認不認真。過去的教材都經過反覆推敲,現在這方面應該加強。
    一位叫“小曉”的讀者認為,課文選擇及編寫往往借鑒古詩文的文體,省略、倒裝常用,意在繼承傳統文化,讀起來朗朗上口,理解中還能滲透古詩文和文言文的學習方法,無一不可。學生在寫作中如用課文原句視為引用,不算錯誤,在原創中不提倡這類句式,這在教學中教師都強調過,家長不必擔心。
  ■互動
  邀您討論質疑、探索和創新精神
    您覺得質疑、探索和創新精神珍貴嗎?您家的孩子身上有這些品質嗎?哪位家長或老師在這方面有高招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、交流。
    聯繫我們:撥打本報熱線0431-96618,或者在新浪微博、騰訊微博上@新文化報、@新文化網,或者登錄新文化網論壇(bbs. xwh.cn)發帖,也可以通過“新文化+”客戶端及新文化報微信,賬號:xwhb96618。
  本報記者 王威
  “家長質疑小學語文課文有語病”續
  (原標題:課文有沒有語病看讀者專家怎麼說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nwbnuaibtayq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